Sometimes marriage seems easier to understand for what it cuts out of our lives than for what it makes possible within our lives. When I was younger, this fear immobilized me. I did not want to make a mistake. Continue reading “Simple Truth On Marriage”
Simple Truth on Love
It is a mystery why we fall in love. It is a mystery how it happens. It is a mystery when it comes. It is a mystery why some loves grow, and it is a mystery why some loves fail. You can analyze this mystery and look for reasons and causes, but you will never do any more than take the life out of the experience. Continue reading “Simple Truth on Love”
给“佛系”点赞 | 尊重非主流的道
和父母那一代相比,今天的社会实在宽容,其中的一个迹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独立人格。这篇文章里讨论的“佛系”,跟所谓的“有志青年”不沾边,却是颇有意思、值得期待的一个社会群体。
Continue reading “给“佛系”点赞 | 尊重非主流的道”
与魔鬼为邻

上周的生态景观课上,教授分享了一部温哥华拍摄的短片“与魔鬼为邻”,来自Vimeo。
片长不过10分钟,从本地鸟类学家的视角,记录过去十年在温西地区,猎鹰与鹭鸟微妙的依存关系。
你真的了解自然平衡吗?
未来人类工作的三个预言
有生之年,我们将经历与人类工作方式的几个重大转变:
1. 学习成为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普通人 工作日趋娱乐化,少数精英 不再按时计酬。
3. 人们选择工作取决于它的意义。
小谈“治理”
在中国谈“治理”要慎重,一方面,它在2015年被网络监管列为政治敏感词,另外在学术领域,中国历史渊源造成了治理的主体跟西方不大一样,在讨论民主、民治、天赋人权这些用语时,我会在课堂上提醒学生,不要用现代国家的建制,而是从亚洲伦理的角度解读中国。 Continue reading “小谈“治理””
到底是人性,还是制度问题?从一起学术欺诈案读懂人的本质
学术造假之恶,在于它误导整个学术群体。其中罪大恶极者,甚至造成学术界失语,一旦人们开始对知识创造产生质疑,将对社会造成不可修复的创伤。 Continue reading “到底是人性,还是制度问题?从一起学术欺诈案读懂人的本质”
我厌恶中国电视剧集体矮化女性形象的做法
话说,我自己几乎不看国产电视剧。暑期回国偶尔陪妈妈看电视,扫过几部热播。我觉得家庭伦理剧里的人,几乎都不怎么懂得如何好好说话,讲起话来太吵闹。好多人都是一副被欺负惯了的样子,被上级欺负、被婆婆欺负、被生活欺负。而穿越古装剧的剧情又笑死人:里面的男主女主不工作、没父母兄弟,除了爱情还是爱情,再就没其他别的想法。 Continue reading “我厌恶中国电视剧集体矮化女性形象的做法”
谁是维梅尔?
度假外出,在飞机上读完了《维梅尔的帽子》,这是卜正民教授前些年写的又一本好看的小书。 Continue reading “谁是维梅尔?”
社区治理——学术发现的“富矿”
为什么要做社区研究?社区研究势在必行,出于两点:
首先,世纪之初中国住建部就开始推广社区建设。 Continue reading “社区治理——学术发现的“富矿””
生态城社区访谈工作日志-2017年2月18日
征集社区研究参与者
我们邀请您参与社区研究的第二轮调研。
在对之前回收得来的问卷慎重分析时,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生态城的年轻社工这个群体。为了改进社区管理水平,我们决定邀请部分社区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再次参与问卷调查。 Continue reading “征集社区研究参与者”
对滨海新区的几点想法——张庭伟在滨海新区的主旨发言
2016年12月21日,天津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四位顶级学者专家指导滨海2049规划工作。本文是我整理的当天张教授的主旨发言笔记。 Continue reading “对滨海新区的几点想法——张庭伟在滨海新区的主旨发言”
张庭伟教授在天津的对话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张庭伟教授,是位学贯中西的前辈。对中国城市建设有不少精彩的主张。一周多都没有更新博客,主要是在忙碌与张教授对接研究工作。今天整理出几天来他谈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规划转型,从改变思路开始
居住模式新时代即将到来,设计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智慧的政策让城市成为时间的朋友:棕地再利用的制度经验
案例研究是规划师熟悉的工作方法。分析案例究竟看什么?我认为个案的成功并非孤立事件,归因于城市自身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案例研究时应该注重城市在文化培育、商业环境、支持设计师等方面的政策。
浏览欧美国家比较出众的棕地案例,我总结出三个共同点:对项目的准确定位,低成本启动的鼓励机制,和几近完美的建成效果。接下来我会从政策的角度对它们一一解读。
轻办公基地:大都市分享经济的新玩法
发现了一个适合自由业者和歪果仁的轻办公基地,北京东四共享际,英文名 5Lmeet。 Continue reading “轻办公基地:大都市分享经济的新玩法”
我看美国大选:程序正确的代价
人不读书,真可悲。国家失去了好公民,没前途。



做到这三点,获得一份最好的工作成全自己
怎样才能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是吗?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有一份工作,其中有些幸运儿还因为工作而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当职业与兴趣一致,又能让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何尝不是一份最理想的工作。
我于是在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获得这种理想的状态呢?首先,你得让自己被人发现并且愿意雇用你。 Continue reading “做到这三点,获得一份最好的工作成全自己”
国外的建筑设计学院怎样审查研究生申请?
学校挑选候选人最看重什么?我应该在个人陈述里提及少年时的梦想吗?实习时只是帮人家画图,这种工作是不是很鸡肋?好作品集难道一定要炫酷吗?
申请学校给国外教授写套辞信,你不知道的事
怎样套磁才得体有效?什么样的自荐信能吸引教授的注意?
套磁其实是一种很流行的与教授直接沟通获取信息的方式。实力雄厚的申请者给教授写信,目的在于明确自己跟教授的研究方向契合。大多数人写套磁信其实是为了给教授留下好印象,从对方的来信中揣摩自己能否申请加入对方的团队。
怎样套磁才得体有效?什么样的自荐信才能吸引教授的注意呢?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几个博士生同学、在美国大学当教授的姐姐,以及曾经担任过招生委员会的学生代表,从学生、教授、和录取决策共三个角度,总结出以下经验。 Continue reading “申请学校给国外教授写套辞信,你不知道的事”
5个生态城市的理论模型
怎么研究生态城市?
我个人认为探讨生态城市可以从当代欧美城市生态规划发展演变的脉络中看到比较清晰的思路 Continue reading “5个生态城市的理论模型”
生态规划 知易行难
“城市的故事” 公众号 群分享预告
时间:10月14日-16日 晚20:00-21:00
演讲者:江北,设计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叉学科博士。
在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国,
国家政权与社会力量的制衡:读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Civil society is a model, not a reality…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s not a reality but a concept.
Timothy Brook (卜正民)
公民社会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社会力量与政治力量互补并彼此制衡,这种制衡关系在古代中国对维持社会秩序稳定起到关键作用。现代民主制度不断更新政府就是为了保证公权力不致过分集中。而我认为民粹团体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推动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Continue reading “国家政权与社会力量的制衡:读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