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在北美的生活经历和对文献的理解,我认为,在很多民主国家,“程序正确”正在被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范式,面临很多尴尬。不解决这些尴尬,仅仅凭借政治正确的议事程序,并不能从本质上实现公平公正。 Continue reading “程序正确的代价”
为鼓励棕地项目而生的评估程序改革
我在欧美棕地政策经验的博文中提到几个欧洲国家的棕地评估系统,采用的是“环境尽职调查-环境场地评估-社会尽责审核”三级评估程序。 Continue reading “为鼓励棕地项目而生的评估程序改革”
艺术挽救温哥华的“蒸汽城”
培育地方文化和鼓励创业成为很多棕地项目起步的策略。事实证明,棕地再利用离不开地方支持,包括当地政府、服务当地社区里非政府组织、艺术家和社会工作者、以及居民。
我在分享欧美国家棕地经验的文章中提到,城市里的棕地往往存在贫困、犯罪和族群差异等社会问题,对商业投资者这些问题意味着高风险。而换个角度看,这些社区的地方情怀、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投资用抹杀时间的方式去改造。
做成这样的棕地项目要跟不同的社会资源沟通。一种当前比较受到公众和管理者欢迎的方式是鼓励本地的艺术家和年轻创业者试水,突出文化创意和地方气息。这样做避免了在项目刚刚启动时迁走大量当地居民,投资滚雪球似的扩大,而是在扶持新的生意机会的同时改善社会环境。投资者和新业主的利益稳定也能给当地社区带来好处。 Continue reading “艺术挽救温哥华的“蒸汽城””
从政策角度解读欧美国家棕地项目的经验
我浏览了比较出众的棕地案例,它们有三个共同点:准确的定位,棕地再利用鼓励机制,和几近完美的建成效果。我就从政策的角度谈谈支撑这三个版块的经验。 Continue reading “从政策角度解读欧美国家棕地项目的经验”
短短两星期,我就成了苹果粉
苹果粉们不只是购买苹果的产品,而是为这座公司存在的理由买单。
怎么识别学术问题?
我最近在读中文文献的时候,发现有时整篇文章都没有一个核心问题,或者作者陈述“本文将要研究”的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学术问题。所以我今天想分享两件事:什么样的问题算是好问题?怎么区别一般问题和学术问题?
先聊聊怎么定义一个好问题。
我觉得一个好问题应该是值得思考但又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如果我说“这是个好问题”,那么说明这个问题可能我已经想了很久,但是没有明确答案。又可能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我竟然以前没有想到过。
一个好问题往往预示着一个前沿的思考方向。
你如果思考的不够深入,那么就只能提出陈旧而无趣的问题。好问题往往标志着思维上的先行一步,所以也就格外有挑战性。一般来说只要下功夫潜到一定深度做过研究,问出来的问题都会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一个已经被反复咀嚼过的无趣问题。 Continue reading “怎么识别学术问题?”
悲剧了,回答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生活中的有些问题没有让人满意的答案,有可能是问题本身的毛病。 Continue reading “悲剧了,回答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选择阅读有哪些陷阱?
搜索习惯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我们选择阅读的延展度。
我们选择的搜索引擎决定了我们阅读的范围。维基百科和百度能给出是导引层面的解答,应该搜哪些关键词、读哪些作者,是新手比较困惑的。如果开始几天、几本书没有上道,沮丧的心情可能会让你放弃进一步的拓展。
我觉得知乎、松鼠会这种平台适合新手,不妨选择几位大咖关注。另外,我有时会在幕课、Coursea、TED Talk里去找些跟自己不太相关的领域看看入门课程。很有意思的是,以为无关的课程学习的时候反而特别投入。看似不相干的知识其实帮助我们打开看世界的另一个窗口。
选择阅读不仅是有意识,而且是强烈意识驱动的一种脑力运动。无意识的读书,即使是慢速的读一本别人推荐的经典,也不算是选择阅读。
阅读的确是很累人的,再加上要把读到的东西即使输出也就是写作,那就要求更高了。我认识的学人都有坚持跑步的习惯,生活有很严格的作息规定,因为阅读写作本身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巨大。
应该怎么列书单?
想要通过阅读来了解一件事,如何选书可能会是我们最先遇到的难题。这篇文章里我想分享我自己在学习社会科学时列书单方面的心得。先谈谈选书本身难在哪里,接下来再分享对策。 Continue reading “应该怎么列书单?”
读书,从有选择的阅读开始
知识本身已经泛滥,必须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读到正确的读物。
正确指的是权威渠道、最近更新的观点、与我关注的问题相关。与之相反,不正确的读物就是那些渠道不明、过时、有明显偏见、或跟兴趣无关的东西。建议大家转发微信前先用这个标准自己判断一下,朋友圈里的文字垃圾无形中在消耗我们的精力。
有选择的阅读还意味着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平台。
我们怎样才算是读到一本书
我认为读书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 选书:能够利用书中的内容回答自己看书之前给自己提出的某个问题。想要看书有效率,学会带着问题看书。
- 回顾:合上书,能够用简洁的几句话说明作者的观点,并能就是否支持此观点作出点评。
- 沉淀:要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读到了呢?有人说,教育就是把具体教的内容都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
如何解释北美博士的低毕业率?
对博士申请者而言,往届毕业生的学业完成情况是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然而这类讯息往往并不公开,申请者也难以在学校网站查询到院系研究生的毕业率和就业情况,多数学校甚至没有对此做出统计。
Frank Elgar在2003年统计了40所加拿大院校注册博士生的学业完成时长和完成率。他在报告中提到:和30年前相比,新千禧一代的博士生不仅花费更长时间完成学业,而且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最终拿到学位。如果博士申请者们能获得这类信息,他们会在选择学校和决定注册时更加谨慎。
Frank指出加拿大博士毕业的最大障碍是“经费不足”和“指导问题”。从我接触到的博士生看,90%的人都至少经历过一次这类障碍,困难程度足以对继续读博构成威胁。接下来我会从5个方面具体说明北美博士难在哪里。 Continue reading “如何解释北美博士的低毕业率?”
你想要你种下的树有怎样的生命
在北美,公共政策是决定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传统。我们常听到的质疑是:标准化的规范会不会捆住设计师的手脚?但是很少有人问:设计的好坏跟政策是什么关系? Continue reading “你想要你种下的树有怎样的生命”
别让苦难成为你的名片
I am convinced that life is 10% what happens to me and 90% how I react to it. ― Charles R check out this site. Swindoll
“我确信在我身上发生的事占生活的十分之一,而十之八九在于我怎么回应它。”
— 查理士·司溫道 Continue reading “别让苦难成为你的名片”
你真的要开博客啊?
学术写作对很多人来说是种精神折磨,我自己也不例外。做研究是件有趣的事,除了向朋友推送论文,我想要一种更受欢迎的方式全面的分享我的研究心得和兴趣,所以我创建了这个博客。 Continue reading “你真的要开博客啊?”